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

 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,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,归属于“心悸”、“水肿”等范畴。张师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,认为本病属中医“心痹&
2012-07-06

治半身不遂 防治中风

  对于中风的防治,一是对中风先兆期要早防早治,减少发病率,二是对急性期要有好措施,不留或减少后遗症,三是在恢复期制订有效方案,把致残率减低到最底水平。  恢复期偏瘫是重要
2012-07-06

茶乃防暑解渴之上品

  夏季气温居高不下,茶乃防暑解渴之上品。同时,茶叶还是尼古丁、酒精、废气及辐射等毒害最廉价的“解药”。茶叶种类繁多,可根据自己的职业与体质情况选择。   
2012-07-06

治复发性口疮 反复发作几招

许多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觉得非常痛苦,由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,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进食和休息。本病属中医“口疳”、“口疮”范畴,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易反复
2012-07-05

治吵架生气偏方

生活中,难免有吵架生气的时候。医学研究发现,生气、发怒会削弱人体的免疫机能.还能使血压升高,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长期气不顺甚至还会使人患癌。巾隈认为,气小顺会导致肝气不疏,旰
2012-07-05

咽喉肿痛切莫轻视

咽喉痛是普通的小病,大家往往都不以为然,痛得厉害自己吃点药硬扛。然而,有些病症如急性会厌炎,最初表现只是咽喉痛,把它当作普通的感冒来治疗,却会发展成咽喉水肿,影响呼吸通气。因
2012-07-05

揉脚都缓解青光眼

青光眼是老年入常见的眼病.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,常揉脚部的行间穴可缓解病情、促进康复。中医认为.肝开窍于目,青光眼多由于肝经失调。造成水道不通、眼络失畅所引起。行间穴位于
2012-07-05

芡实核桃糊治疗耳鸣

65岁以上人群中约10%的人患有耳鸣.经常喝芡实核桃糊可有效治疗。耳鸣是听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.中医认为多由肾精亏损、脾胃虚弱导致。芡实入脾、肾经,具有益肾固精、建脾止泻的
2012-07-05

黑米粥防治糖尿病

现代研究证实.糖尿病不仅与糖代谢紊乱有关,还与缺乏锌、锰、铬等微量元素有关。体内缺乏这些微量元素.就会导致胰岛素合成、分泌、转运、与受体结合等环节发生障碍,引起血糖升高
2012-07-05

赵之心教授 防伤风感冒保健操

感冒,俗称“伤风”,通过运动锻炼,增强机体抵抗力,是防治感冒的好方法。近日,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健身运动教育专家赵之心教授,请他介绍运动防治感冒的方法。赵之
2012-07-04

容易感冒 饮用连翘茶

夏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.尤其是中老年人免疫力较低.容易患流行性感冒,饮用连翘茶有很好的预防流感作用。中医认为.春季阳气升发,,火热之气最易上炎.使得腠理疏松、毛孔开张.感受
2012-07-04

防蚊虫叮咬二法

一、雄黄10克,大蒜(独头蒜或紫皮蒜,去皮)10个,浸泡在60度白酒200毫升内,待10天左右即可使用。用时搽蚊虫叮咬处,每天1-2次。可解毒、镇痛、止痒、消肿。 二、胡椒20克,捣碎浸
2012-07-04

防冠心病香菜根茶

立春后温差变化较大.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.老年朋友们可饮香菜根茶来预防。中医认为,冠心病多由老年人脏腑功能虚损、阴阳气血失调所致.气温变化容易引起胸阳不振、气滞血瘀,进而导
2012-07-04

分型辨治血栓性静脉炎

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,以局部皮肤红斑、水肿为主要表现,少数病人可伴有发冷、发热、白细胞增高等全身反应。中医认为,静脉炎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,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。
2012-07-04

中药辅助降压

李先生吃了3年的降压西药,血压控制得还不错,但李先生担心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,最近他听朋友说有款“山楂降压胶囊”,号称降压效果好,百分之百无副作用,是国药准字号
2012-07-04

低血压者多做提压操

低血压常常被忽视,其实低血压病人的烦恼多多,且经常找不到正确的、合适的提压方法。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床上身体练习提压操,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,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
2012-07-04

桃叶水治痱子

桃叶含有丹宁成分,有止痛止痒的作用。用桃叶50克,加水500毫升,煎熬至250毫升,用此汁液涂擦痱子或兑入洗澡水中洗浴,均有较好的祛痱功效。
2012-07-04

治疗麦粒肿验方六则

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。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,有小硬结,自觉疼痛及触痛。数目后,毛囊根部出现脓头,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出脓,症状便很快消失痊愈。
2012-07-03

谷精草治疗目赤肿痛

谷精草清热退翳,善治眼病。余治疗目赤肿痛,常用《审视瑶函》之谷精草汤:谷精草9克,白芍9克,荆芥穗9克,玄参15克,牛蒡子15克,连翘9克,草决明9克,菊花9克,龙胆草9克,桔梗5克。水煎服,每日1
2012-07-03

紧抓少阳治痄腮

  张某某,男,18岁,学生。2008年5月18日初诊。因两腮颊肿痛伴发热,头身酸痛,纳差而来诊。查体温38.7度,两颊肿胀,左侧较甚,质软,拒按,有热感,中心无波动感,边缘不清,两侧颌下有瘰疬,张口
2012-07-03